亚低温治疗仪采用电脑控温系统,外接毯帽设计,将患者的体温选择性或者全身降至亚低温状态(或正常状态),降温过程全自动化控制,患者的体温能够快速、精确的达到设定温度。与冰敷等传统方式相比,可大大降低冻伤、感染等治疗风险,并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产品采用环保电子治疗技术,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完善的安全报警系统,保障了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学术期刊上写道体温在28 ℃-35 ℃ 称为亚低温,低温疗法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临床深低温治疗的应用和研究由来已久,低温在心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但体温低于28℃时,常诱发心律失常、凝血机制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从80年代起,深低温已很少应用,80年代末,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近几年,国外率先开始使用亚低温(30-35℃)治疗脑缺血、脑缺氧和脑出血病人,取得了令人嘱目的研究成果,1996年Metz对一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冰毯机体表降温,结果10例中有7例恢复伤前的正常状态,认为低温(32.5-35℃)可降低颅内压;同年Reith对39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脑卒中后及时降低体温有助于减少病死率。
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仪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增加神经元泛素的合成、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等。研究还发现低温对血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值和血糖无影响,对实验动物心、肺、肾、小肠也未见病理性损害,说明低温并不增加其他组织器官的损害。
临床适用科室:神经外科--早使用降温毯的科室。用的较多的患者是头外伤,还有某些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或中枢高热患者;ICU--各种发热患者或心脏复苏后的患者;神经内科-脑出血、脑梗塞患者;急诊科--各种发热患者、中暑患者;麻醉科--术中需要控温的患者,如低温麻醉;胸心外科--多用于体外循环后的复温;呼吸内科--内科系统所有发热待查的患者都由呼吸内科管理;血液科--发热的患者较多,通常使用激素,降温毯的物理降温是更好的方法;儿科--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抑制性神经元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兴奋性神经元。因此,儿童发热常出现高热或高热惊厥,降温毯在儿科是*的设备。
扫一扫 微信咨询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GoogleSitemap 总访问量:31255 管理登陆